丹东市中医院中医院院区院史
丹东市中医院,始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安东市中医院,院址位于财神庙街,初始病床60张。历经变迁,1959年6月,安东市立一院七道沟门诊部与安东市中医院合并,搬迁至现址,病床增至100张。
1974年5月,丹东市中医院门诊楼竣工,标志着医院设施的进一步完善。1978年10月,医院加挂丹东市中医研究所,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
1986年,丹东市中医院新病房楼开工,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1988年12月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床位数增至500张,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1991年7月,丹东市中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为全国地市级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彰显了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突出地位。1992年7月,医院开设了丹东市唯一的24小时值班的120救护站,填补了丹东市区初级抢救的空白。
1994年10月,丹东市中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成为全国中等规模城市中最大的中医医院之一。同年11月,医院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
1997年11月,丹东市中医院再次晋升,成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确立了其在丹东市地区中医医疗教研中心的地位。2000年9月,中医院120调度室正式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急救能力。
2004年11月,丹东市中医院正式加挂“丹东市骨科医院”牌子,标志着医院专业领域的拓展。此后,医院不断发展和提升,201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三甲医院复审,2019年又顺利通过了新一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丹东市中医院院区现占地面积5,178m2,建筑面积25,000 m2,编制床位500张,职工722人。
丹东市中医院系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根据2023年5月26日市委编委批复,丹东市中医院(丹东市骨科医院、丹东市中医研究所)和丹东市人民医院整合,重新组建丹东市中医院,加挂丹东市人民医院、丹东市骨科医院、丹东市中医研究所牌子。目前编制床位1100张,职工1200余人。医院整合以来按照“一院两区”实施同质化管理,明确自身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发展定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同时借医院两院整合的契机,充分发挥在中西医融合方面的优势,中西医携手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融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为一体全链条发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使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惠及更多的群众。
医院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十佳”医院、辽宁省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沈阳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辽东学院临床教学基地,也是辽宁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
医院现有9个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骨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项目1个——脑病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1个——肾病科,辽宁省中医重点专科6个——肾病科、心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康复科;创建为丹东地区首家“中国基层心衰中心”、“丹东市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了丹东市康复中心、丹东市治未病中心。
两院区汇集了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省、市级名医,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等中医优秀人才近30名。
医院注重中医药传承,建有唐祖宣“国医大师工作站”、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理论临床研究基地、辽宁省徐书孟河医派经方传承工作室、尹远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贾淑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杨泽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刘国庆辽宁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温玉伟辽宁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20余名。
两院区病房涵盖骨伤科、脑病科、肾病科、心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康复科、呼吸科、血液病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疼痛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近20个科系,门诊设有30余个专科专病诊室,其中的内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耳鼻喉科、治未病科、皮肤科、妇科、儿科、眼科、肛肠科等,中医特色和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尤为突出。
医院建有符合GMP标准的制剂室,常年生产合剂、片剂、颗粒剂、糖浆剂、搽剂等多种剂型32种院内特色制剂。其中,肺炎清热合剂、润肺止咳合剂、伤科祛瘀合剂、中风醒神合剂、利眠颗粒、通腑片等明星制剂深受江城百姓欢迎。
回首过去,丹东市中医院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壮大。在未来,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丹东市中医院中医院院区院史
丹东市中医院,始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安东市中医院,院址位于财神庙街,初始病床60张。历经变迁,1959年6月,安东市立一院七道沟门诊部与安东市中医院合并,搬迁至现址,病床增至100张。
1974年5月,丹东市中医院门诊楼竣工,标志着医院设施的进一步完善。1978年10月,医院加挂丹东市中医研究所,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与发展。
1986年,丹东市中医院新病房楼开工,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1988年12月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床位数增至500张,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1991年7月,丹东市中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批准为全国地市级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彰显了其在中医药领域的突出地位。1992年7月,医院开设了丹东市唯一的24小时值班的120救护站,填补了丹东市区初级抢救的空白。
1994年10月,丹东市中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成为全国中等规模城市中最大的中医医院之一。同年11月,医院顺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
1997年11月,丹东市中医院再次晋升,成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确立了其在丹东市地区中医医疗教研中心的地位。2000年9月,中医院120调度室正式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急救能力。
2004年11月,丹东市中医院正式加挂“丹东市骨科医院”牌子,标志着医院专业领域的拓展。此后,医院不断发展和提升,201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三甲医院复审,2019年又顺利通过了新一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
丹东市中医院院区现占地面积5,178m2,建筑面积25,000 m2,编制床位500张,职工722人。
丹东市中医院系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根据2023年5月26日市委编委批复,丹东市中医院(丹东市骨科医院、丹东市中医研究所)和丹东市人民医院整合,重新组建丹东市中医院,加挂丹东市人民医院、丹东市骨科医院、丹东市中医研究所牌子。目前编制床位1100张,职工1200余人。医院整合以来按照“一院两区”实施同质化管理,明确自身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发展定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同时借医院两院整合的契机,充分发挥在中西医融合方面的优势,中西医携手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融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为一体全链条发展,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使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惠及更多的群众。
医院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十佳”医院、辽宁省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沈阳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辽东学院临床教学基地,也是辽宁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
医院现有9个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骨伤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项目1个——脑病科,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培育单位1个——肾病科,辽宁省中医重点专科6个——肾病科、心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康复科;创建为丹东地区首家“中国基层心衰中心”、“丹东市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立了丹东市康复中心、丹东市治未病中心。
两院区汇集了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省、市级名医,丹东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等中医优秀人才近30名。
医院注重中医药传承,建有唐祖宣“国医大师工作站”、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理论临床研究基地、辽宁省徐书孟河医派经方传承工作室、尹远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贾淑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杨泽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刘国庆辽宁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温玉伟辽宁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20余名。
两院区病房涵盖骨伤科、脑病科、肾病科、心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脾胃病科、康复科、呼吸科、血液病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肠科、疼痛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近20个科系,门诊设有30余个专科专病诊室,其中的内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耳鼻喉科、治未病科、皮肤科、妇科、儿科、眼科、肛肠科等,中医特色和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尤为突出。
医院建有符合GMP标准的制剂室,常年生产合剂、片剂、颗粒剂、糖浆剂、搽剂等多种剂型32种院内特色制剂。其中,肺炎清热合剂、润肺止咳合剂、伤科祛瘀合剂、中风醒神合剂、利眠颗粒、通腑片等明星制剂深受江城百姓欢迎。
回首过去,丹东市中医院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不断壮大。在未来,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